支持 0
反對 0
舉報
2022-01-13 13:56
1、發(fā)芽期發(fā)芽期一般不提倡澆水,以免降低地溫和造成*壤板結,影響正常出苗。澆水不宜過大,以免*壤通氣不良,造成爛種。2、幼苗期*豆幼苗出*到開花期,一般是不需要澆水的,此時要進行蹲苗,特別干旱時澆小水,以避免植株徒長。3、初花期*豆初花期開始澆水。從初花到莖葉停止生長這段時間,塊莖的增長量最大,植株對水分的需要量也很大。如果*壤缺水,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再多,植株也無法利用。通常*壤持水量應保持在60% ~80%。此時期水分充足,容易出現(xiàn)徒長,導致減產(chǎn),要化學控旺,當*豆植株高50-55厘米時,可以畝噴施15%可濕性多效唑粉劑50克,施藥后4天澆水,可收到明顯的控高效果。4、開花期開花期是地下塊根的生長膨大初期,此時需要的水分增多,能保持*壤水分達到75%~80%是最佳的。開花期保持*壤濕潤,勤澆水,每次澆完水后要中耕保墑,但馬鈴薯雖然在開花期需水多,但注意不能大水漫灌,容易導致水分不能滲入地下,影響馬鈴薯的生長。5、生長后期在馬鈴薯生長的后期,主要是積累淀粉為主。水分過大,*豆耐儲藏的能力就會降低。一般*豆收獲前10天左右,就要停止?jié)菜?豆?jié)菜淖⒁馐马?豆?jié)菜畱獩_施肥料,可以沖施氮肥與鉀肥以及殺蟲劑。澆水原則是要保持*壤見干見濕。此期還應注意防治病蟲害,特別是*豆疫病,應立足提前預防,以防為主,一旦發(fā)病,難以防治。*豆怕旱又怕澇,澆水要及時,此外還要注意雨后要及時排除田間內(nèi)的積水,尤其是生長中后期更為重要,避免出現(xiàn)積水時間過長造成田間爛薯。
|